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穿书假太子要当真女帝 第23节 (第3/3页)
品道德存在严重问题,就能派到各行各业发光发热,毕竟这些人肯定都能读书识字,大安正需要。 ??第二十六章 ??山青水秀的一个小村庄, 三面环山,山上与山上地势相对较为平坦的区域,住得人家都会相对较为集中。 ??附近几座山的半山腰处,还可隐约看到零星散布着的一些人家, 不管是两山交界形成的沟溪, 还是穿村而过的山溪两侧, 都被因山就势的开辟出不少田地。 ??那些田地的布局有些凌乱,最大的也不到半亩,小的只有不到半分, 最狭窄的地方站个人转身都困难。 ??即便如此,哪怕只是巴掌大的一小块土地, 上面都种植着各种作物。 ??可见在这山里, 土地资源的严重匮乏,百姓们的生活肯定十分不易,也让何殊更坚定了要推行税改方案的决心。 ??其实她还有一些其它想法,不过每个想法都将不可避免的会触及到某些势力的利益, 所以她现在绝对不能透露半点口风。 ??乐贤居士就住在其中一座半山腰处, 何殊他们沿着山间小路下去,跨过溪流间搭的石头, 又过几条狭窄的田梗,最后又爬了一段陡峭的沙土山路,才成功来到东贤居士家。 ??何殊因为这辈子很注重习武健身,不仅体力好, 平衡能力也强,走得不算太艰难。 ??却苦了沈卓等青山书院的学子, 他们大多都住城镇之中, 哪怕家中大多都不富裕, 这次也是头一次来这种地方。 ??累得不轻不说,在某些特别难走的路段,还需靠着冯立与护卫等人搀扶,才没有摔倒或绊倒。 ??沈卓努力跟在何殊身旁,也曾几次遇险,靠着何殊帮忙搭把手,才能一路有惊无险的走到地方。 ??看到这些自家书院里学子们难掩狼狈的模样,再看看连何殊在内的三位插班生,最多只是额角淌下几滴汗的模样,吴教谕有些心塞。 ??“都是年轻人,你们这体力比商同学他们差远了,以后也要更注重体力锻炼才行,不能当个只知死读书的书呆子。” ??吴教谕在青山书院中,还是颇有威望,几名累得气喘吁吁的学子都恭敬的应下。 ??这个时代的人均寿命本就不高,不注重身体锻炼的文弱书生,甚至会因为一场风寒感冒之类的小病小痛丢掉小命。 ??寒窗苦读多年,好不容易闯过科举这条独木桥,成功入仕后没当几年官,就英年早逝的现象层出不穷。 ??在何殊看来,这些能考取进士的人,只要能用对地方,说是个个都是人才也不为过,死得太早实在可惜。 ??所以她才要求各家官学与书院,都要加重对体术课的课业安排。 ??简陋的篱笆院内,几间茅草顶的土坯屋,院中额外用栅栏圈出的一片空地中,养着几只鸡。 ??院旁坡上有几块地,上面种着一些应季的蔬菜,另一边有片竹林,与常见的那些落满枯叶的竹林不同,这处竹林看着格外干净整齐。 ??许多读书人都奉行食可无肉、居不可无竹的理念,看到竹林会联想到的是与风雅、品性等。 ??而何殊看到这片竹林的想法却是,竹笋、竹荪都可以食用,竹子可以用来编织成各种器物创收,不知这乐贤居士一家有没有好好利用这片竹林资源。 ??得知老友不仅再次带着上次来过一趟的京中贵人前来,还带来一些年轻少年,杜乐贤面带微笑的快步迎出篱笆院外。 ??双方彼此见礼,简单的寒暄过后,就被请到院内一间草亭内。 ??“寒舍简陋,多有失礼之处,还请诸位多多包涵。” ??崔景怀微笑着拱手道,“先生客气。” ??何殊从旁补充道,“谨恒与同窗们得知能有机会前来拜访先生,都深感荣幸,先生乃是文坛前辈高人,令我等后学末进敬佩不已。” ??杜乐贤微笑着摆摆手道,“小友过誉了,老朽愧不敢当,山中生活清静,今日能有机会见到各位青年才俊,实在令人高兴。” ??虽是盛名远扬的文坛大佬,这位身上并无文人身上常见的清高孤傲,言行谦虚,态度不卑不亢,给人一种平和之感,让何殊颇有好感。 ??接下来的时间,早就跃跃欲试的青山书院学子们纷纷上前请教,有的与乐贤居士聊诗词,有的请教书法。 ??看得出来,乐贤居士是真心欢迎这群少年,回答得耐心而又细致,十分乐在其中。